GreenSwift_如何高效建立盤查計劃?
前言
碳盤查是對組織、公司或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全面調查或評估的過程,通過碳盤查,能準確了解實體的碳排放情況,進而幫助並制定減碳目標、提升環境表現和符合相關法規要求。使用系統進行整體盤查可以強化碳排管理效率除了可以自動化計算碳排量以外還能即時掌握各部門的排放狀況,也可以減少人為錯誤。
建立盤查計劃前收集資料需注意下列事項:
1.保留原始憑證:如電費單、購買發票、運輸紀錄,至少保留五年。
2.記錄資料來源單位:如總務部提供電費單。
3.單位與格式要一致,如電力統一使用kWh、柴油統一使用公升(L),避免單位混用,系統可能無法正確轉換。
4.時間區間要對齊盤查年度,只能填寫屬於該盤查年度內的數據(例:2024/01/01~2024/12/31)。
5.建議每月定期紀錄,避免年度集中填報遺漏細節。
6.排放係數應依標準版本,使用對應年度與地區的排放係數(如:台電公布、ISO建議值),勿自行估算未經驗證的排放係數。
7.優先使用系統的內建係數。
8.範疇分類要正確(Scope1,2,3)。
9.避免重複計算與遺漏,同一活動請勿重複填報。
10.資料異常可在說明欄補充說明,如該月油料用量異常高,可説明因設備維修期間額外運作。
11.建議由各部門資料提供者填報、永續單位負責審核,使用系統權限管理功能進行權限設定並責任分工。
12.建議定期備份,匯出Excel或PDF備份,便於內部備查與ESG報告撰寫。
13.建立「碳資料填報日曆」每月追蹤進度。
使用者角色:王先生是昕力公司的永續專員
背景:因公司為政府公告需盤查的對象,所以需開始進行盤查,他要登入GreenSwift系統建立2024年碳排放資料,包括:
1.台電電力-公司是以辦公室營運為主,則台電電力會影響碳排放。
2.員工通勤-以小客車通勤為舉例。
Step1 登入
首先王先生輸入帳號、密碼後,登入至系統首頁先建立組織邊界
Step2. 建立組織邊界
組織邊界指的是盤查對象,盤查對象可以是總公司、子公司、或某家廠區,假設要盤查的對象是一家公司底下的多個廠區,建議針對每個盤查的廠區逐筆建立才能有效區分排放來源立於盤查統計,因此,王先生需到左側選單的組織資料登錄展開再點選組織邊界設定,進行廠區的建立。
下圖為新竹廠的組織邊界
[備註:*為必填]
1.場所:王先生選擇新增場所,在底下欄位輸入場所名稱「新竹廠區」。
2.邊界設定方法: 王先生選擇營運控制法,因公司雖持有新竹廠區30%的股權,但擁有完全主導營運政策的權利,必須認列100%。
說明:一般公司以「營運控制法」為主,核心原則為:只要企業對某事業體擁有完全主導並執行營運政策的權力,即視為擁有該事業體的營運控制權,必須100%認列該事業體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以下為決定營運控制還是股權分配的參考因素(實際狀況還是須以契約決定)
⋅若企業體僅參與投資,無實際營運控制權,則無需納入事業體的排放量。
⋅若企業對合資公司僅有部分營運控制,須依契約明確判斷誰有主導權,並據以決定是否100%納入。(假設契約有明確記載只納入30%,則選擇股權分配,並填入30%的比例。)
⋅企業未必持有事業體的多數股權,只要實際營運決策權在手,也須全數納入盤查。
3.地址:王先生選擇國內,填入新竹廠區的位置。
4.管制編號&工廠登記證編號:王先生需填入屬於新竹廠區的管制編號&工廠登記證編號。
說明:一家公司有多個廠區(工廠),每個廠區(工廠)都有屬於自己的管制編號,各自獨立管理廢棄物清理等相關事務;而每個工廠也會有自己的工廠登記證編號,因此一家公司有多個廠區就會有多個管制編號和多個工廠登記證編號。
5.聯絡人姓名、電話、email、手機:王先生需輸入自己的聯絡方式。
6.員工人數:王先生需輸入只有新竹廠區的員工人數。
7.地理邊界:王先生須插入新竹廠區的衛星地圖或空拍圖。
說明:指盤查對象(工廠、廠區、設施)的實際範圍,有時以衛星地圖或空拍圖為輔助説明,能明確界定廠區實際範圍和位置。
8.平面配置圖:王先生需插入新竹廠區的平面配置圖。
說明:盤查對象如果是工廠,則平面配置圖會標示生產線、倉庫、辦公室、出入口、消防設施等明確位置與動線; 辦公室則會標示辦公桌、會議室、茶水間、走到等配置。
⇒組織邊界欄位皆完成輸入後,點選確定進行儲存。王先生先依序把要盤查的所有廠區都先建立好組織邊界,再到盤查管理開始作業。
Step3盤查管理
*王先生各個廠區的組織邊界都建立好之後,開始建立盤查計劃
(一)首先進入盤查資訊頁面
[備註:*為必填]
1.盤查年度:王先生選擇的是113年(2024),因要盤查的年度為2024。
2.盤查原因:因公司為政府公告需盤查之對象,王先生選擇「依法申報」。
說明:如盤查是因政府法規、產業規範或主管機關公告而進行,應選擇「依法申報」;其他原因則選擇「自主盤查」。
3.規範依據:王先生選擇環境部。
說明:確認公司是否屬於主管機關公告之應盤查登錄對象。是的話,選擇環境部;否,選擇ISO 14064-1:2018國際標準為依據 。
4.設定基準年:王先生勾選設定基準年,以113年(2024)為基準年。
說明:建議以盤查作業開始的年度作為基準年,一旦設定後,僅於組織結構或方法有重大變動時才需調整,所有設定與調整過程應有明確紀錄與說 明,這樣做能確保溫室氣體管理的數據具備長期追蹤與國際比較的價值。
5.是否經第三者查證:因公司屬主管機關公告應盤查對象,王先生需勾選。
說明:如屬於主管機關公告之應盤查登錄對象(如環境部公告之特定產業、規模等),其盤查資料必須經「取得主管機關許可的查驗機構」進行第三者查證,確保數據的正確性與公信力。
6.是否經重大性鑑別:建議進行重大性鑑別,以符合需求揭露需求(預設勾選)。
說明:指的是各項排放源或活動數據的重要性進行識別和判斷,這樣的鑑別有助於確定哪些部分對整體碳足跡或財務狀況有顯著影響,從而集中資
源和注意力處 理最關鍵的部分。
7.顯著性門檻:預設3%,王先生依照預設門檻3%,不另外修改。
說明:將每個排放源的排放量與總排放量進行比较,找出哪些排放源占比大於 3%。這些排放源將被視為顯著,並需要納入詳細核算。
* 5% 門檻:如果某個排放源或活動占總排放量的 5% 以上,則該排放源或活動被視為顯著,應納入計算。
* 1%-3% 門檻:某些企業或行業可能會設定更低的門檻,確保即使是較小的排放源也被納入管理。意味着能更全面關注所有相對較小但仍可能具有一定影響的排放源,有助於提高碳盤查的精度,減少遺漏可能產生較大環境影響的小排放源。
8.實質性門檻:預設5%,王先生依照預設門檻,不修改。
說明:1.排放量比例:如果某一項排放源或活動的排放量佔總體碳排放的比例超過設定的實質性門檻,就需將其納入計算。2.重要性與影響:除了排放量, 需考慮該排放源是否對整體溫室氣體排放有整體影響。
9.排除門檻:預設0.5%,王先生依照預設門檻,不修改。
說明:排除門檻的設定是基於排放源的佔比。這裡指某個排放源的排放量低於 0.5%,可以將其排除,不納入詳細盤查。排除門檻通常會設置較低的百分比,確保忽略掉對整體排放貢獻非常微小的排放源。
以下為計算範例:某公司的年碳排總量為10000噸CO2e
廠房用電 年排放6500噸 佔總量65% 納入考量
柴油鍋爐. 2800噸 佔總量28% 納入考量
化糞池 500噸 佔總量5% 納入考量
滅火器HFC-227ea 50噸。 佔總量0.5% 可考慮排除,但必須備註說明
10.補充說明欄位:王先生輸入“本年度首次進行盤查,以此為基準年”。
說明:可輸入相關背景或特殊說明,如:本年度首次納入盤查,預計不涵蓋國外廠區。
⇒盤查資訊建立後接著前往組織邊界
(二)組織邊界頁面
一開始王先生已建立好各廠區的組織邊界,在此頁面直接選擇既有場所,場所名稱下拉選單選擇新竹廠區後,自動帶入新竹廠區資訊,再點選更新後導至重大性鑑別頁面。
以下為組織邊界頁面
(三)重大性鑑別
首先選擇評估範本:
王先生選擇系統預設,填入台電電力和員工通勤兩個項目。(填入要盤查的項目即可)
⋅ 台電電力
以下為六項評估因子:
1.排放係數取得容易度:王先生選擇高度相關(3), 台電電力的排放數據取得相對容易。
說明:指的是台電電力的排放係數好不好取得->很好取得就會選高度相關(3)
2.參與改善機會:王先生選擇低度相關(1)。針對這一個排放源有沒有改善的機會->改善容易就選高度相關(3)
3.委外作業/服務:王先生選擇低度相關(1),公司沒有委外服務。
說明:公司有沒有委外作業/服務->有的話選高度相關(3)
4.活動數據大小:王先生選擇高度相關(3),因屬於辦公室營運為主,所以電腦、機房,本身就會造成比較大的碳排放量。
說明:活動數據大小對總碳排放量會不會佔很大一部分,會的話選高度相關(3)
5.外部強制要求:王先生選擇高度相關(3)。
說明:指來自政府各種法規、標準、指令或條款,要求企業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範進行碳排放管理、報告和減排行動。外部強制要求會影響企業的碳盤查範圍和方
法,並要求企業按照相關規定提供排放數據或達成某些減排目標。影響大則選擇高度相關(3)
6.活動數據取得容易度:王先生選擇高度相關(3),台電電力活動數據的取得是相對容易的,但可能會依賴公司內部的電力計費方式和記錄。
說明:公司是以辦公室為主的運營模式,消耗的能源通常集中在計算機設備、伺服器、空調和照明等方面。這些都會影響電力消耗和碳排放。因此,若公司有
詳細的電力計費和設備使用記錄,則可以較為準確地取得電力使用數據。倘若公司未進行單獨的電力計費,或者使用的是綜合計費(例如租用辦公大樓的共同電表),則
需要進一步分攤出單獨辦公區域的用電量。這樣的數據獲取會稍顯複雜。
⋅ 員工通勤
以下為六項評估因子:
1.排放係數取得容易度:王先生選擇高度相關(3)。
說明:員工通勤來說,常見的排放係數包括:1.汽車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分為汽油車和柴油車及電動車(電動車零排放)。2.公共交通工具 (如火車、巴士)的每人公里排放量。3.自行車通勤的排放(這通常零排放)。4.機車每公里的排放量,分為電動(零排放)和汽油。
2.參與改善機會:王先生選擇低度相關(1),員工通勤方式比較難調整,每個人居住的位置不同可調整的通勤方式有限。
3.委外作業/服務:王先生選擇低度相關(1)。
說明:指公司有沒有委外作業/服務,有的話選高度相關(3)
4.活動數據大小:王先生選擇高度相關(3),因公司人數眾多,每位員工都需要通勤,活動數據影響較為顯著。
說明:員工數量和員工通勤距離都會影響到總體的碳排放,員工每天通勤的距離越遠,使用的能源和排放的碳量就越多,這會使得員工通勤的活動數據較大。如果公司員工人數
眾多,且大部分員工都需要通勤,這將增加整體的碳排放數據。
5.外部強制要求:王先生選擇高度相關(3)。
說明: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實施碳排放規範,要求企業報告並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這可能涵蓋員工通勤的排放。企業在年度報告中需要披露其碳排放,包括來自員工通勤的排放。許多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已經開始要求企業披露與碳排放相關的ESG信息,並提供減少碳排放的策略。這會促使企業在員工通勤方面採取更多減排措施。
6.活動數據取得容易度:王先生選擇低度相關(1),需要額外收集,難度高。
說明:需要依賴內部調查(例如,了解員工的具體通勤方式和距離),則活動數據的取得難度會較高。
⇒更新後繼續前往輸入排放源鑑別
(四)排放源鑑別
新增排放源以台電電力和員工通勤為輸入範例
(一)台電電力
[備註:*為必填]
1.範疇/類別:王先生選擇類別二「輸入能源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說明:辦公室的電力消耗:空調、照明、設備等用電,其電力來源的發電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輸入能源的間接排放。因我們本身不製造電,所以算是輸入能源的間
接排放。如果是台電本身有製造電,所以在台電角色來說就會再多了直接排放及其他間接排放。
2.排放源形式:王先生選擇台電電力。
說明:排放源形式會根據所選的範疇/類別篩選並顯示排放源形式。
3.排放源:台電電力
4.源燃物料/產品:辦公室本身不直接使用原(燃)料,因此沒有原(燃)料類別的直接排放,王先生選其他即可。
5.生質能源:不屬於生質能源,不需勾選。
說明:生質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質,如植物、動物殘餘物和有機廢棄物等,轉換成能源的各種方式和技術。
6.汽電共生:沒有汽電共生,不需勾選。
說明:汽電共生是一種工業製程中的能源再利用技術,主要概念就是廢熱的回收再利用,以達到熱電共同使用的最佳效益。
7.電號:王先生輸入電號。
8.列入計算:預設勾選。
說明:是否將這項排放源列入計算,如果排放源數據可用且準確,則應該勾選並納入計算。
9.附圖:可上傳電費單佐證。
⇒輸入完畢,點選確認,回到排放源列表,繼續新增員工通勤的排放源
(二)員工通勤
[備註:*為必填]
1.範疇/類別:王先生選擇類別三「運輸造成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說明:員工通勤屬於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中的運輸類別,還有像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並非屬於企業直接控制的。
2.排放源形式:根據範疇類別欄位篩選後,王先生選擇員工通勤。
3.製程活動:王先生選擇交通運輸活動。
4.設備:此員工通勤的設備主要為汽車通勤,王先生選擇小客車。
5.排放源:選擇自用小客車(汽油)。
6.源燃物料:選擇其他。
7.列入計算:預設勾選。
8.生質能源及汽電共生都不屬於,不勾選。
9.附圖:上傳佐證。
⇒輸入完畢後,回到列表頁兩項排放源輸入完成,再繼續前往新增活動數據。
(五)活動數據
進入活動數據列表會顯示剛剛新增的兩項排放源且為未登錄狀態
⇒先登錄台電電力的活動數據,點選登錄進入頁面,此頁面依照所搜集到的資料去輸入
[備註:*為必填]
1.單位:千度(需注意單位需統一)。
2.量測方式:王先生選擇連續測量。
3.計算週期:王先生所輸入的是一整年,所以選擇「年」,根據彙整資料的單位輸入。
4.外購電力類別:台電的電力類別是屬於併網,因此如果輸入的電力是台電則選擇併網。
說明:台電力系統是與公共電網相連的。 併網型系統可以與電網交互,既可以從電網獲取電力,也可以將多餘的電力回送到電網。 這種模式也稱為「併網型微電網」。
5.分配比率%:王先生輸入100%。
說明:不同部門或業務單位在整體碳排放或能源消耗中的貢獻比例,確定分配比率的方式通常基於業務規模、空間使用、員工數量、資源消耗量等因素。這有助於企業更精確地分配碳排放數據,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減排和碳管理。
6.數據來源表單名稱:王先生輸入電費單。
7.活動數據可信賴種類:王先生根據所拿到的資料選擇「有進行內部校正或經過會計簽證等證明者」。
8.活動數據之不確定性:下限-1%、上限+1%。
9.不確定性數據來源:電度表檢定檢查技術規範 CNMA46 第6版。
10.活動數據:王先生根據統計資料輸入29811.9。
11.附圖:王先生上傳電費單。
⇒輸入完畢點選建立.回到列表繼續員工通勤的活動數據
[備註:*為必填]
1.單位:延人公里。
2.量測方式:定期(間歇)量測。
3.計算週期:年。
4.分配比率:100%。
5. 數據來源表單名稱:員工出勤問卷。
6.活動數據可信賴種類:王先生根據所拿到的資料選擇「有進行內部校正或經過會計簽證等證明者」。
7.活動數據:王先生根據統計資料輸入446890.4。
8.附圖:上傳通勤統計表單。
⇒登錄完畢點選建立,回到列表顯示兩項排放源為已登錄。
(六)排放量計算
最後一步排放量計算,進入後會看到排放量計算完成並顯示於列表,可點選展開往下顯示排放源內容。
結論:可藉由盤查管理知道2024年一整年度每個排放源的排放量是多少,再去算出每個排放源的排放量佔總排放量的比例,進而知道哪個排放源顯著性是比較高的,以藉此朝著方向達到實質的減碳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