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 Model 狩野分析 Kano UX 產品優化 設計決策 需求訪談 使用者調查 用戶滿意度 用戶調查 使用者體驗 產品設計 產品開發 狩野紀昭

產品優化不靠運氣!狩野模型(Kano Model)教你當決策狠角色

林 倩伃 Maud Lin 2025/09/05 10:00:00
15

前言

在各類專案中,我們經常會收到來自業主的各式需求。

面對有限的時間與預算,該如何有效辨識並決定優化的優先順序

又該鎖定哪些項目,才能帶來「顯著的正面影響」並提升用戶滿意度?

這時,狩野分析法(Kano Model)便能派上用場。

-

適用情境

業主提出許多需求,但時間/預算有限,難以取捨。

待改進/新增的項目繁多,不知該如何排序。

希望了解哪些功能優化能顯著提升顧客滿意度。

-

理論背景

狩野分析法由日本學者狩野紀昭於 1984 年提出,主要用於產品開發與顧客滿意度管理。

狩野教授指出:「單純不斷增加新功能,並不能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

透過有系統的調查與分類,我們可以釐清哪些功能或特性是真正影響滿意度的關鍵

進而幫助開發團隊作出更有效的資源分配與設計決策

-

狩野分析法的特性

狩野分析以正向與反向提問的方式了解受測者的真實感受,並透過「品質要素分類表」歸納結果。

 

問題設計範例

  • 正向問題:如果「LINE App」保留貼圖服務,你會有什麼感覺?
  • 反向問題:如果「LINE App」取消貼圖服務,你會有什麼感覺?

 

品質要素分類

  • 品質要素的重要程度(優先度)排序:
    基本
    (Must-be) > 期望 (One-dimensional) > 魅力 (Attractive) > 無差別 (Indifferent)

    注意:在產品設計上,必須優先滿足「基本需求」,其次才是期望項目與加分魅力
    (想想汽車一定要能開動,外型炫不炫是其次。)

-

實際應用流程

Step 1 — 問卷設計

每個調查項目必須設計一對正向與反向問題

範例:

  • 正向提問:如果「全家App」提供咖啡寄杯服務,你覺得如何?
  • 反向提問:如果「全家App」不提供咖啡寄杯服務,你覺得如何?

 

回答選項固定為:

  • 喜歡
  • 應該的
  • 沒意見
  • 能忍受
  • 不喜歡

    小提醒:問題表達需簡潔清楚,避免誤解導致無效問卷。


 

Step 2 — 進行調查

進行問卷發放或訪談,並紀錄每位受測者的反應。

(建議使用表格紀錄,方便後續分析。)

 

  • 訪談紀錄表

  • 結果分析表


 

Step 3 — 分析結果

將受測者回答結果依照「品質要素分類表」歸類。

 

  • 品質要素分類表

 

  • 訪談結果(範例)

    以「全家App咖啡寄杯服務」調查為例:

 

  • 訪談結果分析表(範例)

 

由上述範例圖表可知:

4 位受測者視為基本需求(Must-be)

1 位認為是期望要素(One-dimensional)

2 位認為是魅力要素(Attractive)。

另有 1 位因理解錯誤出現矛盾(Questionable)回答,需進一步確認。

 

綜合分析後,若大部分用戶將此功能視為「基本」、或「魅力」,

提供與否會影響滿意度的要素類型,即建議優先開發或優化

-

結語

運用狩野分析法,不僅能明確掌握客戶對產品功能的期待,

也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出最有影響力的產品優化決策。

 

林 倩伃 Maud Lin